一、学校介绍
赣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58年,1984年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,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2016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,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。是江西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、被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、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。是一所特色鲜明、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。
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、素有“江南宋城、客家摇篮、红色故都、生态家园、稀土王国、世界钨都、脐橙之乡”之美誉的赣州市。学校现有蓉江、章贡、白塔(大学科技园)3个校区,占地2200余亩。设有18个教学单位、1所独立学院、1所附属中学、2所附属小学、1所附属幼儿园。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。
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,专任教师1300余人,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0余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、教书育人,涌现出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” 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优秀教师”“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”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”“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”等一批先进典型。
学校逐步形成以教师教育学科为底色、文理基础学科为骨干、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。现有涵盖文学、历史学、教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,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2个国家特色专业,17个列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范围的师范专业全部通过第二级认证。学校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,化学学科进入贰厂滨世界前1%,园艺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省“十四五”双一流潜力学科。
学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(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)、国家级家具工业设计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1个省级科研平台,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《红色文化学刊》。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,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,在中央苏区研究、红色文化研究、客家文化研究、阳明文化研究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、竹基新材料技术研究、家具设计等领域形成了显着特色。
赣南师范大学诚邀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加盟学校,共襄发展盛举,共创美好未来!
二、引进人才类别
第五类:优秀博士或紧缺专业博士 学术科研业绩较好或学校紧缺专业人才,自然科学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,人文社科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,业绩较为优秀的,年龄可适当放宽。
第六类:博士教师 博士毕业生。(自然科学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,人文社科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,业绩较为优秀的,年龄可适当放宽。)
四、引进人才待遇
1.人才待遇
人才分类 | 安家费 (万元) | 科研启动经费(万元) | 聘期内工资福利待遇 (万元/年) | |
人文社会 科学类 | 自然科学类 | |||
第五类: 优秀博士或紧缺专业博士 | 53 | 7 | 10 | 校聘副教授6年,期间享受副教授校内绩效待遇,并享受校内其它同等人员待遇。 |
第六类: 博士教师 | 43 | 5 | 8 | 校聘副教授6年,期间享受副教授校内绩效待遇,并享受校内其它同等人员待遇。 |
注:以上人才引进待遇均为税前待遇。
2.住房安排
第五、六类人才可提供叁室二厅以上人才住房一套(服务期满8年,享受与学校教职工入住黄金校区教职工过渡住宅的同等待遇)。新进博士人才提供过渡性两室一厅以上租住房一套(过渡期5年)。
3.配偶工作安排
(1)第五类人才解决配偶工作(配偶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,按合同制聘用)。
(2)第六类人才视情况解决配偶工作。
所有博士配偶的工作安置须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和管理。
4.子女入学安排
学校建立了完备的高质量附属学校系统,高标准、高品位打造附属中学、附属蓉江小学、附属蓉江幼儿园。全国百强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对口帮扶学校附属中学,聘任华中师大一附中汪义芳为附属中学校长。引进人才子女可在学校附属幼儿园、附属中小学入托或上学。
五、考核与录用办法
1.优秀博士或紧缺专业博士、博士参加由相关教学学院组织的业绩考核,需解决工作的人才配偶一并按要求参加考核。
2.经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,对拟引进人才进行体检政审。在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,标准参照《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(试行)》执行;用人单位党委对拟引进人才进行政治审查。
3.拟引进人才经学校研究确定后,人事处通知办理入职报到手续。
六、报名与联系方式
1.应聘人员将电子简历同时发送至各教学学院指定的两个邮箱,邮件主题请注明毕业院校、姓名学历、所学专业、拟应聘学院及专业等信息,例如:北京大学+王某某博士+中国语言文学+应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。电子简历须用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,word文档标题要求同上。